本文转自“梅斯医学”公众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你熟不熟悉:家中的“倔驴”身体不舒服,强装自己可以,不肯去医院检查,要么自行吃药,要么跟你说“这点小毛病有什么要紧的,大惊小怪”......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社会对男性气概的期待在作祟。男子气概,即男性在行为、态度和自我认知上符合传统男性角色规范的程度,常常与自我依赖、情感控制和力量展示相关,同时避免表现出脆弱和寻求帮助。
在很多人心中,男性就应该坚强、独立,不能轻易示弱。社会赋予的“男子汉”勋章不仅影响着男性的行为,也可能对他们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篇文献,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团队2024年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聚焦于男性气概表达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诊断和治疗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这种传统的男子气概表达方式可能对男性的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健康,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如何科学衡量一个人的“大男子主义”程度。
男性性别表达(Male Gender Expressivity, MGE)是一个用于衡量男性行为与主流社会对男性角色期待匹配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通过分析男性在问卷调查中与同性同龄人行为的相似性来量化。例如,问卷中可能会涉及“男人应该独立解决问题”“流露情绪是软弱的表现”等观念的认同程度。高MGE的男性往往更倾向于隐藏脆弱,回避医疗帮助,甚至刻意忽视身体信号。
这种社会压力并非凭空想象。早前的小规模研究表明,男性在胸痛发作时,平均比女性晚2小时就医;面对抑郁症症状时,男性寻求心理帮助的比例仅为女性的三分之一。但此前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而这项覆盖4230名美国男性、追踪超过20年的研究,首次通过大规模数据揭示了MGE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量化关系。
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者从青少年(12-18岁)到成年早期(24-32岁),再到中年(32-42岁)的数据。结果发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青少年MGE,成年后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概率降低11%,糖尿病确诊率降低15%。
并且,这种关联独立于种族、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等社会因素。例如,两个社会经济地位相似的白人男性,MGE较高者确诊糖尿病的可能性显著更低,但这并非因为MGE较高者更健康,而是Ta更可能回避筛查。

图一:男性性别表现度(MGE) 与成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诊断的关联
随着男性年龄增长至24-32岁,MGE对健康的影响更加明显。具体来说,当MGE增加一个标准差时,男性被确诊为高血压的可能性降低4%,接受降压治疗的可能性降低7%,接受糖尿病治疗的可能性降低10%。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差异并非由生理指标(如血压、血糖水平)的差异引起。生物检测数据显示,高MGE和低MGE群体在实际患病率上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问题的关键在于“就医行为”,而非“疾病本身”。

图二:男性性别表现(MGE)与成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治疗的关系
研究者指出,传统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法,如“均衡饮食、定期筛查”,对高MGE男性可能效果不佳。与其用“高血压危害生命”这样的标语,不如强调“控制血压是负责任的表现”,将健康行为与“担当”这一男性特质联系起来,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健身房、体育赛事等男性常去的地方提供免费筛查,比在医院宣传更能减少男性的抵触情绪。研究显示,64%的男性有高血压(≥130/80 mmHg),但只有23%被确诊,这意味着很多男性因为回避就医而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机。
为此,研究人员认为,医疗系统可以在常规体检中增加自动化检测,比如无人值守血压仪,以减少主动陈述症状的压力。同时,医生也需要学会识别与“男子气概”相关的就医障碍,比如患者可能用“最近工作太忙”来掩饰胸痛症状。
小结
总的来说,这项历时20年的追踪研究揭示了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事实:社会文化所赞许的“男子气概”,正在让许多男性付出健康的代价。
面对这个全世界男性的”通病“,如果我们可以将MGE纳入公共卫生的视野,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或能打破这些“倔驴们”的恶性循环。
因此,各位读者朋友们,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忍受病痛的能力,而在于智慧地守护自己的健康。毕竟,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成功率超过80%!而能否跨出就医的第一步,往往决定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看到这里,快把这篇文章,转给你关心的Ta吧!
参考资料:
[1]Glasser NJ, Jameson JC, Huang ES, et al. Male Gender Expressivity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s in Men. JAMA Netw Open. 2024;7(10):e2441281. Published 2024 Oct 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41281